主讲: 王仁湘 分类:华夏文明 课时:4 发布时间:2022/04/25
简介: 《往古的滋味——由海昏侯墓考古说汉代饮食》,细诉古人在日常中是如何用各种行为习惯表达对安泰无恙生活的理解与探索,以及这些行为习惯背后所包含的原理与情趣。
主讲: 张本刚 分类:华夏文明 课时:3 发布时间:2022/04/25
简介: 2009年,“端午节”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端午节在缘起之初,是被古人当作“全民健康节”“卫生防疫日”来度过的。端午节期间,人们通过插艾蒿、挂菖蒲、喝雄黄酒、除五毒等多种方式来主动防止疫情,驱毒辟邪、祈福纳吉,后逐渐演变成至今还在传承的端午民俗活动。
主讲: 倪巧凤 分类:华夏文明 课时:3 发布时间:2022/04/25
简介: “端午节不是一个历史人物节,原本是一个最科学的防疫之节,清明到端午这两个节的中间,是中华大地自然大环境中闹瘟疫的最厉害的时节,咱们后来的非典、禽流感,都是这个季节出现的。所以早在这两位知名古人之前的若干年,中国的端午节已经是全民节日,各个民族都在过端午,都离不开驱瘟辟邪,采草药防毒等,这是节日本身最具有的普世意义。”
主讲: 牛贯杰 分类:中国记忆 课时:4 发布时间:2022/04/25
简介: 《北京风俗图谱》,以一百余幅老北京风俗彩画广泛地反映了中国民间传统活动、婚葬祭祀仪式、生活用品、服装食物、娱乐、戏剧、技艺等民间习俗。同时,每幅画的解说都博采古今文献,除了讲述社会风俗,还对其与历史文化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主讲: 萧放 分类:中国记忆 课时:4 发布时间:2022/04/25
简介: 腊八祭灶,年下来到。”进入首月,民间就开始准备过春节了。那真是一派喜庆的忙碌啊。杀猪宰羊,置办年货小妮儿要花,小小儿要炮,老婆儿要衣裳,老头儿打饥荒,热闹的都不知道怎么才好了。可是,在这过大年的欢乐中,人们还留着一份小心呢,过年如过关,千万不能因一时的疏忽而影响了来年的好运啊!
主讲: 彭蕙蘅 分类:中国记忆 课时:12 发布时间:2022/04/25
简介: 国家图书馆公开课“河北梆子艺术讲座”在河北艺术职业学院举行。著名戏曲教育家、河北梆子表演艺术家彭蕙蘅主讲,学生孙娜助演,共同展现了戏曲之美之妙。
主讲: 陈恩慧 分类:中国记忆 课时:8 发布时间:2022/04/25
简介: 国家图书馆“传统艺术公开课”邀请各艺术门类的权威学者主讲,引领公众了解并欣赏我国传统艺术。该项目邀请10家省级公共图书馆共同参与“传统艺术代表项目课程”录制,福建省图书馆是首家参与的省级公共图书馆。福建省图书馆以南音为选题进行策划与录制,力求突出福建文化特色,并希望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向读者解密世界“非遗”。
主讲: 王贵祥 分类:华夏文明 课时:58 发布时间:2022/04/25
简介: “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也是古人留下的艺术作品。建筑中还包含着哲学、政治、宗教、文学艺术、生活方式等等各种精神的、物质的文化内容。遍布全国各地的古建筑不仅是弥足珍贵的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今天旅游观光,丰富的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旅游观光的时候我们怎样看懂古建筑,欣赏古建筑,这就要求我们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此课程主要以图片的形式介绍了中国古建筑的一般特点,分门别类解说了宫殿、园林、寺庙、书院、祠堂、会馆、民居等等各类古建筑。
主讲: 韩松 分类:中国记忆 课时:5 发布时间:2017/03/16
简介: 从“乌托邦”到“乌有谭”,韩松第一部在白天写出的小说集《独唱者》;夜里有夜里的梦,白天有白天的梦。小说就是梦话而已。这些梦话,夜里说出来像真的,白天讲起来像假的。 夜里的,叫乌托邦;白天的,叫乌有谭。唯一的差别是,如果夜里是在记录虚构,那么白天则是在记录真实。
主讲: 朱高正 分类:华夏文明 课时:3 发布时间:2017/03/16
简介: 提及传统文化,我们是否知之甚少,误会了传统的真谛?说到现代社会,我们是否行之过急,忘记了心灵的所在?成长路上,我们是否因为不知甚解,疲倦于思考传统文化,失去了对她的热情? 本期讲座,朱高正教授为您带来一场“重新认识传统文化,从《近思录》谈起”的主题讲座,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欢迎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