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苏轼研究学会会员,宋代文学研究学会会员,曾任中国新闻学院教授, 中外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中华语言文化中心研究员,苏轼研究专家。
张毅,教授、博士生导师。1991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1993年被评为副教授,1995年晋升到教授,1998年被评选为博士生导师,2000年入选为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资助计划,多年来张毅教授一直从事古代文学和中国文学批评史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本科生所开设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课,被评为校级优秀课程。
黄苇町,著名经济学家、党建研究专家、反腐理论研究专家。以《苏共亡党十年祭》一书轰动国内外。曾任红旗出版社副总编辑,现任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研究员。
博士,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后,现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副局长。
王小广,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自2000年以来一直担任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重点课题《宏观经济形势跟踪、预测和对策》主持人,还主持和参与过十多项其他部委委托和地方规划课题。
郝吉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批特聘教授。郝吉明院士致力于中国空气污染控制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划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到了主导作用。
王贵祥,建筑工程师。师从莫宗江与吴焕加两位教授攻读中国古代建筑史及从事中西建筑文化的比较研究,并在爱丁堡大学建筑系,得到C.B.威尔逊教授指导,学术兴趣贯穿中西方建筑历史与理论。
王渝生,国际博物馆协会科技馆委员会执委、国际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从事科技史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多年,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等多部专著,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优秀科普著作及科技进步奖等。
高文,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系统芯片研究所所长。2013年3月,任第七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当选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现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成员。曾获“2005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侧重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多模式接口、以及虚拟现实等的研究。已出版著作4部,发表科学论文400余篇。曾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杜祥琬,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从事国防科研30多年,是我国优秀的核武器物理学家,曾主持核试验诊断理论和中子学的系统性研究,为我国核试验和新一代核武器的成功作为重要贡献。
陈光,教授。他除了在发动机结构设计教学、科研中孜孜不倦地工作外,多年来还广泛收集国内外有关军、民用发动机发展进程及研制中的经验教训,从发动机的零部件到结构总图,各类发动机可靠性、耐久性和维修性以及发动机的重大故障等资料,并进行深入分析研究,撰写了几十篇分析文章,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结构设计、发展和使用以及发动机故障排故工作等,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是航空发动机行业的知名专家。
欧阳自远,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2014年11月,为弘扬欧阳自远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将一颗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91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欧阳自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