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教授。国立台湾师大国文系毕业,台湾大学哲学研究所硕士、台湾大学第一位哲学博士,当代大儒牟宗三先生高足,美国傅尔布莱德(Furbrighter)访美学人、威斯康辛大学历史系(麦迪逊校区)(Wisconsin University at Madison)访问学人。
沙拉·伊马斯,上海社科院犹太中心特聘研究员。沙拉·伊马斯是出生在中国上海的犹太人后裔,她成功地培养了三个子女的传奇故事,令很多父母艳羡,并受邀到全国各大城市举办讲座分享家庭教育理念。
宗福先,中国电影编剧。历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剧协第四届常务理事,上海市政协常委。1978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了话剧《于无声处》,还与人合著了话剧《血,总是热的》。
周立民,巴金故居常务副馆长、巴金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主要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当代文学批评工作,兼及散文随笔写作。
徐则臣,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大家》),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在2015年提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6年《耶路撒冷》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奖。
鲍卿,今虞琴社理事。自幼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秉承家训,学习易经堪舆。九十年代初由著名古琴家龚一先生介绍加入今虞琴社,在琴社老前辈凌律等先生的指导带领下从事琴社工作,同时在龚一先生的指导下完成古琴的启蒙,后又受教于上海音乐学院林友仁教授、前辈琴家胡维礼先生,九十年代初被选为今虞琴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