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蕙蘅,1966年2月出生,女,汉族,河北隆尧人,中专学历,一级演员,1985年加入民盟,1997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9月参加工作。中共十六大党代表,河北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协第八、九、十届委员,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河北省青年联合会常委,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河北省文联委员,河北梆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任河北艺术职业学院戏剧系主任 。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李盾,中国著名音乐剧制作人、德稻音乐剧大师。
杨慧,管理哲学博士,毛泽东思想与智慧研究专家,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特邀教授,延安大学泽东干部学院特邀教授。
聂文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研室副教授。研究领域:主要从事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当代中国政治史与国防史的研究。
任伟,中共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发展史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研究领域:中共党史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近代史研究》、《学习时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其中数十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转载。主持并参与多项国家社科项目。
冉昊,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副教授,目前在中央党校厅局级专题班授课。中央党校“名师工程—青年英才个性化成长工程”首批入选者,先后在贵州、新疆区县党委挂任常委。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牛津大学和北京大学,获政治学博士学位。曾在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乔治城大学访学。在《人民日报》《中国行政管理》等各类报刊发表文论90余篇;主持并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央党校一般项目和青年项目各1项。
陈志刚,男,1972年10月出生,北京大学哲学博士(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博士后。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党建与党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党建理论、社会发展理论。
张明明,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研究方向:马克思注意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中宣部“宣传思想文化青年英才”获得者,入选青年拔尖人才计划,授课深受学生欢迎,并多次担任电视节目主讲嘉宾,出版专著多部,发表论文多篇。2018年录制网信办视频公开课《解读十九大》,2019年、2020年《百家讲坛》节目“中国精神”主讲人之一。
刘爱玲,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员副研究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哲社中大项目分课题等国家级课题三项,主持省部级项目7项。《教育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期刊、报纸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连续两年获得北京青年教师社会调研项目一等奖。
匡家正,中共中央党校党史部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改革开放史、新中国经济史及国际经济比较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体制转轨中的宏观经济调控研究》、《转轨制转轨中的宏观经济调控研究》、主编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财政卷》。
刘俊杰,中共中央党校科社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社会制度比较教研室主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秘书长、社会政策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主要从事社会主义与政治学的教学及理论研究工作。代表作是《社会主义国家治理》。在中央党校主体班主要教授《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等课程。
谢鲁江,47岁,籍贯山东,中共党员,现任中央党校经济学部发展教研室主任, 经济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