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206 个筛选结果

  • 李会增1 课时

    李会增,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博士。

  • 翟裕生4 课时

    翟裕生,矿床学与区域成矿学家,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校长。在我国较早开展矿田构造研究的学者,曾提出成矿接触带构造体系和多种矿床的构造一矿化模式,主编我国第一部矿田构造学专著,建立矿田构造学科体系框架;再造了河北大庙斜长岩和铁矿的成岩成矿过程,阐明鄂东富铁矿床成因,发现新的铁矿类型;提出区域成矿系统及演化论,主笔我国第一部综合性区域成矿学专著。代表作有《长江中下游地区铁铜(金)成矿规律》《矿田构造学》《区域成矿学》《古陆边缘成矿系统》《成矿系统论》等。

  • 林惠民4 课时

    林惠民,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家,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研究员。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博士学位,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计算机程序的形式语义学及形式化方法的研究。设计并实现了通用进程代数验证工具PAM/VPAM,对这类工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与英国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并独立发展了“符号互模拟”理论,解决了传统并发计算模型对大量实际应用不能有效模拟的问题,为在计算机上对通信并发进程进行推理和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