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梓君,数字艺术家,导演。
曹军威,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清华大学天体物理中心兼职研究员,主要从事先进计算技术与应用研究。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本科、硕士毕业;英国华威大学计算机博士毕业;2004-2006年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实验室工作。于2006年12月正式回到了母校清华大学任教,于2009年代表清华大学成功申请加入到了LIGO科学合作组织,并担任理事会成员。
孔爱萍,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艺术指导。工闺门旦。师从张娴、张洵澎、张继青。1985年毕业于江苏省戏剧学校昆剧科,2007年毕业于中国戏曲学院第四届研究生班。曾获第二届中国戏剧奖•梅花表演奖(第24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首届中国昆剧青年演员交流演出“兰花最佳表演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颁发的“促进昆曲艺术奖”,台湾最佳传统音乐诠释奖提名奖。历任中国戏剧协会会员,江苏省青联委员,江苏省政协委员,江苏省昆剧院副书记、副院长等。被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才,江苏省“五个一批 ”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出任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特别大使。代表剧目有大戏精华版《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奇双会》《绣襦记》《雷峰塔》等,折子戏《牡丹亭•游园惊梦》《牡丹亭•寻梦》《牡丹亭•离魂》《牡丹亭•幽媾》《牡丹亭•冥誓》《凤凰山•百花赠剑》《幽闺记•踏伞》《蝴蝶梦•说亲回话》《南柯记•瑶台》等,出演《万历十五年》《舞台姐妹》《寻找游园惊梦》等。多次赴海外
罗锦鳞,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当代著名导演艺术家。曾任中央戏剧学院副院长、导演系主任等职。培养出大批活跃在影视剧领域的导演和表演人才。曾导演过多部戏剧作品和古希腊悲剧,二十次携作品赴希腊、法国、意大利、塞浦路斯、西班牙和哥伦比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演出,并参加国际戏剧节研讨会。是我国的古希腊戏剧专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1988年罗锦鳞获中国首届振兴话剧“金狮奖”之导演奖和希腊德尔菲市“荣誉市民”称号;1991年获希腊克里特岛“荣誉村民”称号;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有特殊贡献专家的“政府津贴”;1993年被吸收为“希腊文化基金会”通讯会员;1995年获中央戏剧学院首届“学院奖”之导演奖;2005年获文化部颁发的“创新奖”;2009年被希腊雅典州政府授予“希腊文化大使”称号;2012年获希腊驻华大使馆颁发的“特殊贡献”荣誉证书;2014年获戏剧文学会颁发的“导演大奖”。
童道明,中国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剧作家。曾就读于莫斯科大学文学系语言文学专业,回国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著作有《他山集》《戏剧笔记》《我爱这片天空——契诃夫评传》《我知道光在哪里》(与濮存昕合著)、《阅读俄罗斯》等。1996年起尝试剧本创作,2012年出版剧作集《塞纳河少女的面模》,2014年出版文集《一双眼睛两条河》。
林克欢,戏剧学家。1965年加入中国青年艺术剧院,曾担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院长,历任文学部主任、院长及艺术总监等职。曾担任中国戏剧文学学会名誉会长、中国话剧艺术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等职务。在多达一百九十多种国内外报刊上,发表过超过三百多万字有关戏剧、舞蹈、电影、电视、美术、行为艺术的作品评论、文艺随笔、文化论述及美学理论等文章。著有剧作《报童》《转折》及《舞台的倾斜》《诘问与嬉戏》《戏剧表现论》《戏剧香港 香港戏剧》《消费时代的戏剧》《分崩离析的戏剧年代》等书。
梁力生,中国艺术研究员舞蹈研究所研究员,硕士研究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特邀研究员,北京舞蹈学院客座教授。
杨金荣,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精细木作技艺”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高级工艺美术师,现任江苏工美红木文化艺术研究所所长、高级研究员。
史军,男,果壳阅读图书策划人,中国植物学会兰花分会理事,科学松鼠会成员。前《科学世界》杂志副主编。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获得植物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为兰科植物繁殖和保护。为《新京报》、《南方都市报》、《中国国家地理》等多家报刊撰写专栏文章,也是科普畅销书《一百种尾巴或一千张叶子》、《冷浪漫》的作者之一。还是《Lonely Planet》旅行丛书的译者之一,百度百科学术委员会植物学领域会员。
郭书春,男,1941年8月26日生于山东省胶州市苑戈望镇东埠村。汉族。中共党员。现为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党委委员、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会主席,全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被国家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导师。
武向平,1961年1月出生于陕西黄龙,天体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院长。武向平主要从事宇宙学的研究,研究课题包括引力透镜效应、星系团物理及其宇宙学应用、宇宙大尺度结构、暗物质等,领导了在新疆天山进行的“宇宙第一缕曙光探测”科学实验项目。
巴莫曲布嫫,彝族。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口头传统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会副会长;文化和旅游部国际交流与合作局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家组成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域专家(缔约国推荐);2017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004年以来,深度参与了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对《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政策制订、行动纲领和实践方略有密切的学术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