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博士后,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先后承担本科《方剂学》、《治法与方剂》、《伤寒学》、《中医药概论一(包含中医学基础、中医诊断)》、《中国医学史》、《中医文化入学教育》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及《中医学与三十六计》、《中医药趣话》、《中医误诊误治解析》、《中医医易学导读》四门全校任意选修课的教学工作。
现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国学研究所所长,硕士生导师。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通讯评审专家,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典籍与语言文化研究专家学术传承人。
大连医科大学教师,医学博士。
唐禄俊,女,博士,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现就职于重庆医科大学,讲师,主要担任《中国医学史》和《中医药文化学》课程教学,研究方向是中医药文化、道教文化等。
"1971年2月生,山西忻州人,中共党员,现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医学人文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医文化教研室主任。 社会兼职: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副主任委员。 研究方向:中医文化的资源研究与传播应用研究。
山东中医药大学讲师,山东省五级师承传承人。从事中医临床16年,熟读中医经典,注重运用《内经》理论和中医传统思维诊疗各种疾病,擅长诊治失眠、头痛、感冒、咳嗽、月经不调、肥胖、脾胃病等常见内科疾病。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授,任中医文化教研室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易学与科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药文化分会常委、山东省“中医药文献与文化研究基地”首席专家。
博士,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粤优秀教师,全国中医药骨干创新人才培养对象,广东省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广东省全民学习之星,《中草药》青年编委,《药学教育》特邀编委。致力于纳米经皮给药技术及增生性瘢痕防治研究,近年来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发表国内外期刊论文60余篇,获得技术发明授权专利2项。主持三门省级一流/示范课程,为省级课程教研室负责人。获得省级教学比赛奖励多项。
福建中医药大学专科护理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