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磊青,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中国环境行为学会(EBRA)常务理事、同济大学城市风貌特色研究中心研究员。
谢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9年,他从美国回国加入北大,并独立设计展开磁感应课题;2012年,确定MagR介导动物对磁场的感知有可能构成动物迁徙和生物导航的基础;2014年12月8日,谢灿研究组将论文提交给《自然》杂志并送审。
郑永春,博士、行星科学家、科普作家。2000年毕业于西南大学(原西南农业大学)环境保护专业,2005年获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原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专业博士学位,师从王世杰、李春来和欧阳自远院士。同年进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从事科学研究至今。目前的主要研究兴趣为月球与行星科学、太阳系探测、载人深空探测等。
高晓松,音乐人、词曲创作者、制作人、导演、脱口秀节目主持人。2011年9月9日自编自导电影《大武生》上映。2012年3月主持脱口秀栏目《晓说》开始播出。2015年7月15日下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成立阿里音乐集团,高晓松加盟阿里音乐,出任董事长。
1997年,邓中翰加入IBM公司,做高级研究员。负责超大规模CMOS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并申请多项发明专利,获“IBM发明创造奖”。一年后,邓中翰离开IBM回到硅谷,结合硅谷著名的风险投资基金,创建了集成电路公司PIXIM,INC,市值很快达到了一1.5亿美元。1999年10月,在中关村注册成立了“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 邓中翰还是中国旅美科协常任理事,硅谷分会会长;2001年被选为第六届中国科协全国委员,还被清华大学聘为客座教授,为数十名博士生和硕士生开设了“高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课程。中星微公司还与清华大学合作成立了"清华中星微集成电路设计研发中心",邓中翰被聘为理事长。
郝吉明,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专家。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首批特聘教授。郝吉明院士致力于中国空气污染控制研究40余年,先后主持全国酸沉降控制规划与对策研究,划定酸雨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为确定我国酸雨防治对策起到了主导作用。
王渝生,国际博物馆协会科技馆委员会执委、国际科学联合会中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普及委员会主任。从事科技史研究和科学普及工作多年,著有《自然科学史导论》、《科学寻踪》、《科技百年》等多部专著,多次荣获国家图书奖,优秀科普著作及科技进步奖等。
高文,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数字媒体研究所所长、系统芯片研究所所长。2013年3月,任第七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2013年当选美国计算机学会会士(ACM Fellow)。现任北京大学信息与工程科学部主任,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理事会成员。曾获“2005中国十大教育英才”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应用和多媒体技术,侧重于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图象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多模式接口、以及虚拟现实等的研究。已出版著作4部,发表科学论文400余篇。曾四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欧阳自远,著名天体化学与地球化学家,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被誉为“嫦娥之父”。2014年11月,为弘扬欧阳自远的学术贡献和科学精神,将一颗由国家天文台施密特CCD小行星项目组于1996年发现并获得国际永久编号第8919号小行星,被命名为“欧阳自远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