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石,男,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曾主持完成杭州、昆明、太原、西安、成都、大理和都江堰等历史文化名城的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同时也是汶川新城水磨镇的总设计师、珠海歌剧院国际竞赛获奖方案“日月贝”的首席建筑师。曾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中国传统古镇规划设计年度人物奖等。著有《城市的想象》《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等著作。
陈少峰教授,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
郝寿义,南开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南开大学中国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秘书长;国家建设部高等教育工程管理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
郁喆隽,复旦大学哲学学院讲师。本科硕士就读于复旦大学,博士期间留学德国莱比锡大学六年。现主讲课程《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导读,颇受欢迎。
徐则臣,作家。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徐则臣被认为是中国“70后作家的光荣”(《大家》),其作品被认为“标示出了一个人在青年时代可能达到的灵魂眼界”。在2015年提名第九届茅盾文学奖;2016年《耶路撒冷》获得首届海峡两岸新锐作家好书奖。
觉罗康林,作家。锡伯族,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通晓锡伯语、维吾尔语、哈萨克语等多种民族语言,从事新闻工作近二十年,也因此养成了其敏锐的创作触觉和丰富的想象力,长期深入新疆田野采风,形成了其浓郁神秘的西域写作特色。现居上海,专业从事写作与电影翻译。